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为儿女计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为儿女计(2/2)

目录

敏嫔点头,示意人赏了魏珠荷包。

等到安置十七格格,敏嫔松了一口气,幸好带了好几车东西过来海淀的,要不然真要叫人麻爪。

不过想着十七格格生母刘氏敏感多思,敏嫔还是打算明日打发人回宫,让刘氏收拾些十七格格的东西过来,也将十七格格的消息告诉她,安了她的心。

王贵人这里,是十九阿哥的生母,就不用想的那样多。

她搂着十九阿哥,撒不开手。

等到十九阿哥打着哈欠睡下,他的保母嬷嬷就到了王贵人处,仔细说了这一个半月的生活起居。

王贵人眼下品级不高,可是谁也不敢轻慢。

人人都晓得,启祥宫在修缮,就是给王贵人预备的。

内务府这些包衣嬷嬷,都是人精子,自然也乐意烧热灶。

王贵人听着,对舒舒感激不尽。

即便这差事是皇上硬派的,可是能够这样尽心尽力,也值得她感激。

等到保母下去,王贵人就跟身边宫人道:“等到回宫记得提醒我,到时候从库房里找些好东西备着,等到转年九福晋生产,用十九阿哥的名义多送一份礼。”

那宫人记了,对王贵人道:“小主,十九爷既开始吃辅食,那要不要打发人园膳房说一声”

宫里的食材,都是固定的。

什么级别的主子,每日分派什么食材。

下头的太监跟宫人,也分了等级。

十九阿哥虽是主子,可之前用着乳母,没有开始吃饭,并没有日常伙食分例。

王贵人想了想,摇头道:“不必大张旗鼓,先跟着我吃,回头我问了宜妃娘娘再说。”

别说她现在只是贵人,就是真正谕封为嫔,也不好越过宜妃,直接去吩咐内务府的人。

王贵人如今是贵人,可自打怀了十九阿哥开始,就按照嫔例供应。

别说只养着一个小孩子,就是再供几个大人吃都够用……

九贝勒府,正房。

舒舒跟九阿哥正在说起离开的十七格格跟十九阿哥。

舒舒道:“尼固珠方才送人回来,都蔫耷耷的,回头跟曹顺说一声,将下头旗属人家跟包衣人家差不多的女孩都打听打听,给她择两个玩伴,再挑几个小丫头。”

九阿哥道:“额尔赫家的大格格呢比尼固珠小一岁……”

额尔赫家的大格格跟十九阿哥差不多大,今年虚岁两岁。

九阿哥说完,想到十九阿哥那口水哒哒的样子,自己就否了,道:“算了,太小了,还要人照顾。”

舒舒也觉得不大合适。

一是年纪,二是身份。

若只是僚属的女儿,还不用顾及什么,可还有桂珍格格在。

到时候半主半仆的,怕是桂珍格格心里会不舒服。

舒舒就道:“等到尼固珠读书的时候再看,到时候要是表姐那边没有其他打算,可以作伴读书,现在尼固珠身边,还是大些的孩子好……”

说到这里,她看了眼九阿哥。

偏偏这府里的男主人年轻,也不好挑年纪太大的,省得回头生出其他念头了,让人操心。

舒舒就道:“算了,还是都在包衣人家里找吧,挑八岁到十岁的孩子,家里父母忠厚的,本人也质朴的,等学好了规矩,就直接给尼固珠使了。”

下五旗包衣,本就需要备着择选,入府执役。

旗属人家,却是另外一种侍奉法。

日常需要请安,等到贝勒府这里婚丧嫁娶大事,旗属人家里的职官与诰命、敕命等,就需要入府帮忙。

九阿哥有些嫌弃道:“也不能只跟奴才一起玩儿,还是要有身份差不多的小伙伴儿,跟爷与老十似的,打小一起长大,这情分也深厚,旁人比不了。”

舒舒就将尼固珠的堂姊妹想了一圈,道:“那回头再去七嫂家,我带着尼固珠,看看能不能跟三格格玩到一起去。”

四贝勒府的格格跟尼固珠差着岁数,只有五贝勒府与七贝勒府有年岁相仿的小格格。

不过五贝勒府的是庶女,舒舒真要是带了尼固珠去跟那边交好,就成了不速之客,到时候五福晋要不自在。

反倒是七福晋这里,跟舒舒亲密无间,彼此相处也自在。

九阿哥点头道:“嗯,到时候一个十七格格,一个七哥家的小格格,咱们尼固珠也能多两个好朋友。”

至于丰生跟阿克丹,舒舒跟九阿哥不担心。

等到他们以后出去读书了,认识小伙伴的机会多着。

次日,宁安堂清扫了一遍,家具陈设也都换了新的,伯夫人就带了尼固珠搬了回去。

不过如今的尼固珠已经关不住,不肯再老实地在宁安堂活动,每天都张罗着找哥哥。

伯夫人也晓得她一个人冷清,乐意纵容,就顺着她的心意,每日里送她去正院后罩楼。

一时之间,兄妹三个亲密无间起来。

伯夫人见状,想着宁安堂后面的屋子都空着,就跟舒舒提及,道:“要不要将丰生跟阿克丹也挪过去”

舒舒晓得小孩子的难带,忙摇头道:“不用,不用,别折腾了,九爷说了,明年天暖和了叫人收拾院子,后年将他们挪到前院去。”

伯夫人道:“那你这小的,你打算给安置在哪里”

舒舒想了想,道:“那安置在西厢房好了……”

伯夫人就道:“要是阿哥就这样安置,要是小格格,就安置在宁安堂,那边闲着那些屋子做什么……”

这是娘俩第一次提及肚子里孩子的性别。

舒舒低头看了眼肚子一眼,道:“阿牟,旁人都说我这怀相是阿哥,我也盼着如此了,若是格格,到时候怕是不能留在京城。”

伯夫人听了,知晓她的担心。

就比如伯夫人的姊妹,只有她一个人嫁到京城,其他都抚蒙了,如今凋零殆尽。

同样是抚蒙,若是公主还能开府;若是封郡主,那是娘家是亲王府邸,可郡王府的庶女多是低封,到了蒙古,骨肉离散,日子艰难……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