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青春 > 村委会 > 第二十六章 接待餐

第二十六章 接待餐(1/2)

目录

“很好,主席是苗家干部,就要做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事。”

这熊主席倒是有心了。爱着本民族的一切,不忘本。有自己的想法,也在努力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路过一家敞开场院,没围起来,看到有一苗族老奶在操作一简单的木头制成的工具。

路小北观察,底座有一固定的,然后从底部向四周固定起四根木杆。

这四根木杆微弯,山上故意找来弯树干斗在一起,形成个倒立的蒙古包形状。

向四个方向发散的四根杆子用绳子拴住了杆头,形成一个四角形平面。

老人家正在转着那四根杆,底部固定点有活塞,能转过。老人家手上有类似草的细绳。

就像以前织毛衣,捣鼓毛衣一样,把一个人把成团的毛线绕到另一个人的双手上,一圈两圈的,直到这一团毛线绕完。

而现在看到的情形是老人家双手绕着一圈一圈的类似草的线,她把双手上的线绕到绑定的四根木杆角上。

用右脚触碰一根木杆,那简易的工具就开始转起来了,形成一圈两圈……老人家双手上的线也是一圈一圈的减少。

“那是正制作麻线,制做苗衣的麻线。”侯常青看众人好奇解释到。

这倒新奇,像古代刀耕火种时发明的简单农具。

诸葛亮到过西南,发明过“木牛流马”,难道这也是孔明先生发明的

但路小北更倾向于是苗族祖先发明的。

“老人家,身体荣(苗语,好的意思)呢嘛”指挥长上前主动和老人家搭话。

没想到老人家只听得懂“荣”,其余汉话听不懂。

侯常青上前用苗族语言翻译,老人听懂了,又说了几句苗语。

侯常青随后又向众人翻译。

“老人家说好着呢,谢谢领导记挂着。”

言语不通,也不好拉家常,对着老人家笑笑。虽知她听不懂,但临走还是说几句。

“常青,你跟老人家说:祝她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指挥长希望侯常青翻译。

“好的。”

常青这翻译费了半天劲,估计把指挥长的话翻译完。老人家问他们一群人是干啥的,他顺道解释了一番,然后还话了其它家常吧。

他后面才跟上大部队步代。

也到饭点了,书记请示指挥长回镇上吃饭了。

临走把常青也带上了。

到了镇上一家餐馆,外面有些破旧了,刷的白漆掉得不少了,看得出来是老房子了,没浇灌,进到店家,老板迎出来发烟,指挥长是不抽的,抽烟的只有一位同志,领着大家上楼。

木板梯,没扶手,小北真怕掉下去,他第一次爬这种楼梯。

二楼是楼板,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这么多人,大部分是青壮年男性,真担心木楼板会塌了。

这家店光照条件并不是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