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七玉道尊 > 第九章 回京城兄弟重聚

第九章 回京城兄弟重聚(1/2)

目录

睁开朦胧的睡眼,神经传来的撕裂感继续折磨着风伊的魂灵。

想要捂住疼痛的头颅,却伸展不开胳膊,“怎么头会这么疼”反而身体似乎习惯了长期的痛觉。

“大伯究竟是怎么想的现在过去多久了我之前应该被照顾有段日子了吧,怎么感觉记不大清了……啊!头痛!”茫然地想了一会儿,头痛欲裂的风伊只得停下思考,本能地运转起炼体口诀,不一会儿气息平缓睡着了。

又过了不知多久,头两侧传来有节奏、有力度的按摩,风伊疲倦地睁开眼睛,看到大伯关切的脸。

“快吧药汤喝下再睡,身体已经好转了许多。”大伯的温柔让风伊一愣,记忆中似乎之前都是简单地喂药不说话的吧。

“大伯怎么像变了个人一样是愧疚吗”风伊头痛身伤,敏锐的感觉未曾减少。“一定是了,将我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要是让奶奶知道那还得了哼,不说清楚休想罢休。”暗暗下定决心,张口喝了药,又沉沉睡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风伊在“别样亲切的”大伯照顾下,心境大有不同,平缓了许多,只是总不敢过度用脑回忆,好像忘掉了什么东西,又感觉自己就是这样每日重复着单调、无聊、苦痛和被照顾的生活。

“放空精神,不要胡思乱想,这次是大伯失了分寸计较,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让我们家伊儿遭受了这么大的罪,伊儿要怪大伯也等身体养好以后啊。”大伯的解释当然不能能令风伊信服,不过同之前被忘掉的日子相比,现下的生活倒是没给风伊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思考,总是喝过药就睡去,而体内的真气自发地循环着。

于是,就这样,风伊偶尔同大伯闹闹小情绪地养着伤……

再次走出房间,甚至有一种物换星移的错觉,寒龙潭又进入了深秋的时节,风伊也勉强接受了大伯“《冰晶诀》偶得自一次探秘,习练之后能够明神见性、强魂铸体,就是性情会有些偏冷,寒冬时节修炼效果最佳”的说法。

“大伯,这几日咱们家传风神腿的真气似乎涨了一大截。”风伊略显疑惑地问。

“放心吧,不是告诉过你勿忧思嘛。”风军劝解道:“每日让你运行炼体真气,自然对内功真气有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怎么总感觉大伯有什么事情是瞒着我的”风伊暗暗思量,但也坚信大伯不会加害自己,即使有什么瞒着也一定是为了自己好。

时光如水,秋去春来,又是一年冬夏。此时的风伊明显长高了一大截,身形看上去虽然消瘦,衣衫下却全部是紧绷结实的肌肉。

“伊儿,两载苦修,终成武师,大伯以你为豪!《冰晶诀》气息自转,不可或忘也不必过份修炼,年少自当轻狂。回去了少不得要同人比斗,多多实践总结,不可骄傲自满,须知天下英才遍地。”风军就像所有送别的家长一样,絮絮叨叨,神情复杂,“愿我孩儿遇强克强、蒸蒸日上,名扬京杭。”

遗憾的是,此时的青年心已飞过寒潭,同样没有后来的江湖历练,否则定会发现大伯的情形奇特。

“大伯也保重啊,左右不过几十里地,逍逸会常来看大伯的。”风伊猛地扑入大伯怀抱,恋恋不舍道。

拍拍自己侄儿的后背,风军不再语言,只是缓缓推开自己怀里的雏鹰,挥挥手转身离去。

风伊心下难舍,目泛泪花,虽然年幼时大伯的形象早已模糊不在,但随着这两年的交流接触,浓浓的关爱还是能清晰地感觉到。风伊也不明白为什么大伯无论如何不愿随同一起回去,只觉大伯常年在此似乎是为了借助寒潭的寒气压制什么。

“公子,我们回吧,老爷夫人都在家等着呢。”风家大总管看着这个自己抱着、哄着、宠着、惯着、担心着、牵挂着、骄傲着、烦恼着的青年,从嗷嗷啼哭到现在出落的英姿不凡,满心的欣喜感动。

“嗯,风伯,我们走!”

——————

大宋,京城,繁华街。

“烨子,今日布衣市又新出了一批绸缎,等下去看看吧。”

“好。”

“你这么文静的小娘子,每日习武练功受得了吗听兄长说授武堂的课业现在要求甚严,轻则受罚、重则休业。”

“还好吧,之前家族所处的环境外族林立,不会习武的俏娘子孤身上街不定就被匪人掳走了。家里不得不男女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习文学武。”被唤作“烨子”的青年明明是个姑娘,却作一身干练打扮,头扎高髻,脚蹬锦靴,远远望去倒像极了一位青年才俊,簇拥着两名如花美眷。

“你说的太吓人了。”左侧的青衫女子吓了一跳,急忙拍拍胸口。

“别听烨子瞎说,我可听炫哥哥说了,西北虽乱,但我汉人强势,外族轻易不敢招惹。”右侧的黄衫女子说道。

“说起来,我倒是感触不深,不过据爷爷说,他们幼时西北外族欺凌汉人甚重,就算我们两家扎根百年依然要受到大族的盘剥,”烨子顿了一下,继续说,“都是周世宗武皇帝英明神武,西驱回鹘、北伐契丹,一扫我汉人唐末以后的嬴弱形象,让西北诸族再不敢小觑我中原神州!”说到激烈处忍不住以拳击掌,“想五十年前,折杨两家威震西北,四十年前,种家军横扫甘凉,何其壮哉!”

两女对视一眼,撇了撇嘴,由其中一人低声道:“拜托烨子,此刻你所在是我大宋京城啊,你已经落籍到我大宋两载了,城卫军封天锁地,六扇门捕风捉影,你搞清楚再说话啊!”

烨子无奈笑了下,暗想自己在北周的所见所闻,民众自信强势、安居乐业,官方气量恢弘、威严大气,哪有这般谨小慎微。遗憾的是自己家族所居过远,当年的大战逼迫西域诸族诸家站队,甘肃二州的世家、门派硬生生逼走了西凉王,大开城门迎接种世衡、迎接北周军。只有西四州之众拥戴的西凉王,虽仍保留王号,却大失颜面:不仅丢了祖宗起家的凉州,连甘肃二州也丢了,之后安安生生地做北周的西门户镇守。“若非自己两家因为生意与甘肃的世家关系不睦,怎么会放着北周不去,迁来这江南文弱之地”

时下,南宋建国五十余年,却富而不强,纵然占据着古荆州、交州、半个扬州,朝中依然不敢有人擅提同北周开战,夺回淮北之地,更莫言一统全国。朝廷为防备民间武林门派,防止地方势力坐大,招募了许多武林世家(比如闻名江南的四大世家)并组织军中干将,成立了南宋特有的武装监管机构,因门有六扇、面南而开,宋武帝命名为“六扇门”。

相反北周,东北、漠北、西北皆与外族比邻而居、摩擦不断,数十年来却是节节胜利、开疆拓土,边军武者俱是轻死重功,不断请求对外用兵;国内武林门派俯首称臣、莫敢不从,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欣欣向上的蓬勃朝气。“南宋之人还在自称汉人,殊不知北周之人、甚至我西凉之人,皆自称周人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